【资料图】
小伙伴们好,带大家回顾下2035年义务教育在校生或减少三千万 教师过剩高校总体规模萎缩人口如何影响教育,那么小纵今天就来梳理下具体的一些信息一起来看看吧。
一、2035年义务教育在校生或减少三千万
记者:2022年,中国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,随着新生儿持续下滑,学龄人口会相应减少,人口变动将如何影响不同阶段的教育资源需求?乔锦忠: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,中国总和生育率就已降到2左右,这个数字至少达到2.1,才能达到人口正常世代更替水平。2016年,国内实行“全面二孩”政策,但效果并不理想,政策效应很快释放完毕。2017年开始,全年人口出生数持续下降,2018年又比2017年减少200万人,2020年、2021年都比前一年减少200万左右,未来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的趋势基本是不可逆的。现在妇产科已经从过去的床位紧张到过剩,幼儿园这两年也没以前那么难上了。所以,最先感受到人口负增长的就是学前教育,目前这个阶段受到的冲击最明显,但从更长期来看,义务教育未来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。我们团队用模型预测了2020~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变动,发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先短期缓慢上升,在2024年达到峰值约1.46亿,随后呈现加速下降趋势。2025~2028年平均每年学生以一两百万的量级在减少,2028~2035年每年减少三四百万的规模。具体而言,小学学位需求峰值出现在2024年,比2020年多出了约485万,初中学位峰值稍晚,出现在2029年。最终至2035 年,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将比2020年的1.4亿减少约3000万。实际上,当时我们做预测时使用的总和生育率数字是1.5,但2021年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.15,现实可能比我们所预测得还不乐观。
二、教师过剩高校总体规模萎缩人口如何影响教育
2023年以来,北京、广州、济南、大连多地发布了义务教育学位预警。北京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2017~2022年北京已累计增加了18万个中小学学位,并计划在2023年继续增加2万个中小学学位。这些学位压力源自2016年“全面二孩”政策实施当年出生人口的大幅增长。但故事的另一面是,在短短一年生育高峰后,从2017年起,我国出生人口持续快速下滑,从当年的1723万人降至2022年的956万。出生人口大幅波动,也对不同教育阶段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,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讲座教授、特区政府前人口顾问叶兆辉形容为“多米诺骨牌效应”,他警告说,出生人数下降首先会影响幼儿园,然后是中小学和大学,最终影响到劳动力。
文章来源:网络